逛文博會:讓身體去感受,穿梭的聲音場地的呈現飲食吃喝都是閱讀

  來看臺灣文化創意設計博覽會(簡稱文博會)最初是因為策畫嘻哈特展的迪拉胖,談到發想概念為何跟使用厲害的設備規格去規劃展覽,就覺得帥爆了必須來看;也看到臉書追蹤的設計師正為文博會另一檔展覽進行前期研究:眾設計師攀爬玉山,發現並實踐用身體感知作為策展傳達的想法。

  透過攀爬玉山採集素材而產出的展覽《高山博物館》,很讓我訝異!尤其策展想法說我們很少用身體感去認識事物 用身體最直接的感受去看待。就感受音樂上,現在身體越來越鬆,身體很直接會被挑動開始搖擺,情緒愉悅,讓身體隨著節奏擺出動作,自然生長,無所謂怎麼跳好看。 ( 越來越鬆的原因分享在末段嘻哈展覽 )
  
  另個讓我眼睛亮起來的是展覽製作是用現場採集,有一個展位採集了五種山林的原始聲音,我非常喜歡!錄下湖邊水流、以冰刀冰鏟行走雪地、野地升火 ...... 等聲音,搭配 Cicada 樂團的弦樂曲子,整個聲音聽起來好合;而且韻律十分吸引我,每段聲音前面都有文字敘述當下的場景樣貌,被挑起朗讀慾望,開始唸起最沉醉的〈翠池湖邊〉跟〈圈谷踩雪〉中英文敘述,哇嗚整個融合得不行。 

  側面展示從入口延伸至出口的超長幅影像,是各種昆蟲爬行的畫面。我去看它怎麼連接,是一塊塊長方形木板連接在一起,再於木板覆上白色布進行投影。即使有接縫,觀賞卻還是整體一長幅映入,做得很精細!這也只有組裝才能搬運如此長的物品進展場。 

  吸收了這些好東西也有點累又餓了,想說難得文博會外頭有市集,花多點錢吃特別的東西好了。就買了台中遠道的「盛橋」炒麵刈包跟水鹿精釀啤酒。原本想嘗試很少喝的一種黑啤酒 ( Porter ) ,後來想還是要跟刈包做適合的搭配,也才不會發生配起來很怪的狀況。難得地坐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地區吃起來 ( 日夜常很多人坐在這聊天放鬆 ) 。

  其實市集這也是一個策展區,試圖連結激盪飲食、食器皿及閱讀文化的《大好青空》。我特別喜歡「菩薩寺」攤位呈現的氛圍,這是一家台中的寺廟,一直從喜歡的編輯人口中聽聞這裡種種。
  翻閱大開本的建築書籍,看見空間平面圖、各角度房子的照片。快速翻到菩薩寺,照片裡門口及室內的樣子,讓我心理感覺到一股靜謐。右前方燒著檀香,聞起來天然沒有廉價的氣味;眼前並立了一座寺鐘及佛像,確實為攤位營造一種安詳的氛圍。另有一本攝影集拍的是小和尚們坐禪、打水的生活,心裡湧現微微波浪,被這些照片撩起什麼。
「菩薩寺」攤位,呈現一種不打擾就是我的溫柔。(什麼說明!!!) Photo Credit : 黃亭皓


《嘻哈》透過個人物品、歌詞、專輯及圖文,呈現很有立體感。 Photo Credit : 黃亭皓

  好了,進入主題 ( WTF ? 那前面是做什麼 ...... )

  《嘻哈囝》展放了主要四家影響嘻哈圈的唱片公司,及廠牌裡頭饒舌好手們的音樂代表作,各廠牌分別為人人有功練、顏社、混血兒娛樂和本色音樂。
  有幾個地方特別感到驚豔,各音樂人的展位不只是圖配文介紹,做出吸引人地十足立體的效果;還展示了為個人具有意涵的 CD 、媽媽買的毛巾及創業初期用到現在的麥克風 ...... 等等物品。一旁吊起直幅卷軸展示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歌詞:大支的〈不聽〉寫著饒舌路通往頂峰的顛簸,他人耳語自我懷疑直至突破極其觸動我;夜貓組的〈健康歌〉路線完全不同,超級搞笑,魅力爆表!除此外,我特別想稱讚每個歌手照片點睛了幾撇書法筆觸,讓整個人滿溢靈魂,真的是靈魂!
「夜貓組」Leo王與春艷(由左至右),右上角透過手做加工,為無聊的常規圖文呈現方式增添趣味。 Photo Credit : 黃亭皓

饒舌歌手「國蛋」。照片融入如書法的筆觸,很有感覺。 Photo Credit : 黃亭皓

  我原本沒有在聽嘻哈,趁著這個展覽,像吃大補帖一樣密集聽饒舌音樂,夜貓組、李英宏、大支。那麼常聽音樂的我,彷彿變成新手樂迷,對音樂的基本認知可能要拆掉重練。 
  會接觸到以節奏為主的音樂,是一點點開始涉入的。平常喜歡聽華語流行樂 / 獨立音樂、很愛七零年代校園民歌,因為對身體很感興趣,像是肢體律動感的缺乏。去年看金曲獎而開始聽阿爆的專輯《Vavayan 女人》,近年想要跳舞而接觸電子音樂,開始聽 DJ 放歌。

  「顏社」主理人迪拉胖訪問四家音樂人做成紀錄片,裏頭談到做音樂的想法讓我對饒舌、對做嘻哈音樂這件事有很豐富的理解跟發現不曉得的視角。「你喜不喜歡是其次。主要是誰花最多資源,最多錢在做這件事。」迪拉胖說明最後一個廠牌的決定考量;像混血兒娛樂旗下的玖壹壹那麼紅,如果只為追求利潤極大化,他們只要再做五六個小玖壹壹就好了。
  夜貓組成員 Leo 王原本是搖滾樂團「巨大的轟鳴」主唱,轉戰饒舌音樂遇到各種質疑他唱的是否為饒舌。他這麼回應:「如果要定義這個是饒舌,那個不是饒舌。那你不要把我算進去。」

  這兩句話是影片中至現在我仍然記得的觀點,都是跳脫對音樂的陳舊偏見,更朝向事情本質的思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