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波綠舞蹈劇場與藝術的互動

5月13日,夜雨綿綿
我去台灣大學的大草皮欣賞「波綠舞蹈劇場」的演出《他日‧我城》。
神秘的氣氛引領我們進入這齣劇場,一位女舞者提著燈緩慢的貼近群眾,另外兩位女舞者則在我的身邊以肢體彼此交纏著,沒有多餘的言語。在詭譎的氛圍中,舞者們彼此扭動、彎曲自己的身體去表達劇場的主題:《城市》的塑造。
我個人特別欣賞的是「波綠」表演的形式,一開始以現代舞的姿態營造神秘的氛圍,單純以肢體的動作告訴觀眾他們的想法。漸漸到後半部,開始以充滿活力的街舞來呈現繽紛的城市樣貌。會特別提這點是因為現代舞總給人一種難以理解的印象,試圖以抽象的肢體語言去詮釋一種概念。如:彎曲身子表達柔和;跳躍則表達跨越‧‧‧。所以,較少接觸此類抽象藝術的人就會很難明白現代舞想表達什麼想法,甚至覺得很沉悶。不過,因著街舞的活力和清晰的元素,使這個劇團的作品同時呈現了「動與靜」的雙重感受。既能體驗到現代舞的藝術感,又能享受街舞本身帶來的感官愉悅。讓舞蹈這門藝術以更親近的面貌接近觀眾。
最後,我想以欣賞「法國不知名劇團」和「綠波舞蹈劇場」的經驗來聊聊「藝術也很可以很互動!」記得在我國高中時期,總以為藝術就是在美術館裡面的畫作,感覺很高深莫測的表框在牆上。然而,2011年2月12日,法國的不知名劇團在中正紀念堂進行戶外表演。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充分的運用了場地,與觀眾進行一場盡興的互動。從一出場群眾就開始跟著他們,五隻踩著高蹺的白色精靈和白鴿在天空飛舞,搭配口風琴手奏著詼諧繽紛的樂曲,於廣大的中正紀念堂來回不斷遊走著,我跟其他觀眾幾乎是整場都在奔跑追逐他們那神秘的魅力,即使下雨還是讓我很興奮的覺得:「原來藝術也可以這麼跟人有這麼棒的互動!」而這次「波綠舞蹈劇場」的表演,則是有許多女舞者來回穿梭在觀眾所在的座位之間,女孩將提著燈在觀眾之間游走;代表城市人群的行進隊伍來到觀眾身邊的走道,眾人於是都將焦點緊緊地抓住他們。
藝術與觀眾的互動儼然已成為這個時代很重要的表達方式,甚至更早以前就已奠定了此藝術形式。為此,觀眾可以藉著跟藝術的互動,以感官的衝擊體會藝術另一種貼近人的面貌。同時,不單只是藝術,所有生活的一切都在試圖與人做連結,書籍要辦讀書會;攝影展邀請觀眾打分數;畫廊也要舉辦開幕茶會。透過互動,讓人與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溝通和可能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