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美人》隨意讀

對我來說,雖然這是本小說,仍然日常到看不下去。作者當初是為了賺取些生活費,而把過往的大學生活記錄下來,即使劇情加以修改過,還是寫了她實習的有氣無力;毫不浪漫的戀愛;百無聊賴的日子‧‧‧‧‧‧。要不是作家鍾文音的推薦,我可能會像讀卡夫卡的《城堡》一樣看到一半就闔起。

女主角艾瑟的思緒就好像一個創作者般敏感,就是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被影響,那些幽微細膩的情緒和想像,讀來屢屢自溺於它所塑造的鐘形瓶意象裡,跟著她不時感到低落、頹喪,並漸漸對一切失去動力。

有一次她去參加一家雜誌社的午宴,吃完之後回旅館就開始拉肚子,她虛弱的坐在馬桶間,感覺像是置身拷問室裡,上下左右的亮白磁磚從四面八方迫近,將她擠壓成碎片。這不得不讓我想起在飯店工作時,洗手間的玻璃緊緊環繞著我,一邊擦玻璃的同時感覺自己好像陷入無處可逃的幻術裡。

這裡有一篇負責50週年中譯本的編輯讀過的想法《瓶中美人》編輯側記,可以跳脫出我這篇大多是自我投射的經驗之感。

也許以後我再讀的時候,可以用不同角度看見生命的光景或者什麼,至少鍾文音是這麼看到的。

而妳會想告訴讀妳書的我們什麼呢,普拉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