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咀嚼的美妙經驗

有一種咀嚼經驗,難以遺忘。

日式豬排的厚實;山東饅頭的紮實,以及貝果的硬實,每一種都是嚼勁十足的食物。然而,最令我鍾愛的,還是貝果。

琳瑯滿目的口味,踏入餐廳門便一覽無遺。
 最最令我難忘的貝果滋味,就位於四四南村的餐館「好‧丘」。
從愛文芒果、辣椒九層塔番茄、黑糖金棗等十多種口味,一般麵包店都無法買到。每天手工製作的貝果,外部紮實內部細密。除此之外,保留了四四南村建築風貌的老房子,散發出一股愜意和寧靜的氛圍。在昏黃燈光的映襯下,使飲食增添了一份賞心悅目的場景。
夜晚時分,來到這僻靜的餐館,愜意的感受頓時迎上心頭。
第一個製作出貝果的人,普遍指向東歐的波蘭裔猶太人。16-17世紀,貝果已是波蘭斯拉夫人的固定食物。後來猶太人因著移民,將之帶到美國的紐約,在這地方開始流行起來。現今紐約的貝果餐飲店已十分興盛,口味也非常多樣。傳到日本後,為了製作出適合當地人下顎咀嚼的軟硬度,便改良出更為柔軟的貝果。
而貝果之所以如此紮實,關鍵在於烘烤前先丟入沸水燙過,能增加麵包表皮的脆度。同時,也因使用筋度最韌的高筋麵粉。所以,一般麵包100%的麵粉,含水量約65%。而貝果則只有45-50%的水量。

貝果不單是麵包,而是能被用力用心咀嚼的食物,謙虛且有實力的存在。


引用照片:
1.「好丘」官方網站
2.部落格:手感烘焙
參考書籍、網站:
1.部落格:周老師的美食教室
2.《食物與廚藝》[麵食、醬料、甜點、飲料] - 哈洛德‧馬基
3.維基百科 - 貝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