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聽琵琶創作樂手鍾玉鳳彈奏及與David Chen的歌曲創作之感想

照片來源:大大樹音樂圖像

我
幾年來聽著一個自己寫曲的琵琶樂手「鍾玉鳳」。4月剛聽過她在國家音樂廳使出渾身解數的演出,與藍調音樂人David Chen合組的樂團也發行新專輯《垂釣島嶼》,趁此回顧聽她彈奏及與David的歌曲創作之感想。​

最初是觀賞她與David chen及日本吉他手大竹研於2013年共同演出,就開始追蹤音樂家動態並去聽各場演出。起初玉鳳與彈奏12弦吉他與共鳴器吉他的David Chen組成「藍·掉」樂團,發行首張同名專輯;收錄兩人創作曲子,且多首是巡迴演出現場實況錄音,琵琶與藍調碰撞很是生猛精彩。​

有場演出最讓我難忘,是2015年辦在淡水雲門劇場的「流浪之歌音樂節」,位於山間的劇場廣闊幽靜 ,表演場地光線明暗的安排,營造出演出的空間氣氛。偕同各音樂類型音樂家,演出玉鳳與德國音樂人Wolfgang Obrech之共同創作;表演者各個精湛,共演音樂既碰撞也彼此調和。就我印象有幾位音樂人日後也參與玉鳳的創作專輯《擺》。​

發行專輯《擺》之前的時期曾與彈奏曼多拉與按鍵古提琴的瑞典組合Sotali合作,這兩樣樂器都是第一次聽到。他們上電台節目《傾聽音樂》演出,與琵琶融合及碰撞聽得很入迷。(
本想附連結給大家聽,但2015年佳音電台的錄音檔案連結已失效)

2013年《城市風景》,那一晚冷到得穿大衣,而且飄雨 / 拍攝者 : 巧巧人

鍾玉鳳與David Chen / 拍攝者 : 巧巧人

接著聊聊《垂釣島嶼》中最愛的五首歌,寫下了每首的聆聽經驗。

分享之前老實講,生出這些具體感想前的大多時候並沒辦法說出什麼心得,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聽、學習辨識是什麼樂器(三弦、共鳴器吉他、哈蒙德B3風琴)。

「藍‧掉」這組合的音樂大多為器樂,要願意聆聽僅有樂器演奏;不像流行音樂弦律抓耳、歌詞引起共鳴,較易感到動聽。不過David Chen能彈也能唱,為幾首獻唱了歌聲,還真的滿真摯動聽。

〈鼠調〉
歌曲感覺很調皮,並穿插演奏者們的人聲,喊叫或歡呼、隨性發出各種聲音。曲子後段節奏加快,總是喜歡這樣的節拍轉換帶來聆聽的愉快。
現場演出影片彈奏三弦及共鳴器吉他,第二首是〈漂浪男兒〉,最後一首是〈鼠調〉。

〈傳教士與他的鐘〉
意想不到的曲子轉折,也加入各樣樂器,歌曲進入4分半便加入爵士電風琴(Hammond B3 Organ)發出的電子聲響,才發現不只是歌聲溫暖動聽的歌。

〈戀四季〉
曲子聽起來很舒服,像是宜人的風吹拂,依然有David chen動聽歌聲,並邀來喜愛的王榆鈞加入合聲,雖然她的聲音僅輕輕地和著主唱的歌聲。

〈漂浪男兒〉
對歌詞中移工悲慘的經歷有感:為掙錢遠走至海外,然而受到不人道對待。但直覺聆聽不去了解歌詞,則感覺輕鬆並沒感到悲傷情緒;也許如同不少悲傷的歌會用歡快弦律包裝吧?!

〈中國佬的華爾滋〉
整體聽起來滿舒服,十二弦吉他搭配琵琶很協調,覺得是吉他的柔和軟化了性質剛烈的琵琶。曲寫得很入耳,且喜歡兩分半之處曲子的轉折,意境幽美。

聆聽時總試圖找出音樂專業層面,卻辨識不出其內行門道,是我能力還不足;因音樂人已認同他們的實力:《垂釣島嶼》得到金音獎最佳民謠專輯。不過我聽得出玉鳳和David彈奏技術鍛練純熟,多年聽來常覺得演奏精湛得令我驚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