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為會是愛情片──追求失敗手記
《飯店行政貴賓廳女孩》
〈失去妳就是失去所有〉
我抄了首詩向她告白。詩裡藏著明確的愛意,但沒有然後了。
為了尋找一句美麗的話
幾乎不可能存在
卻滿心期待
鐫刻我們豐盛的記憶
觸撫彼此疲憊的靈魂
也許妳就是那句話
而我已無法說出…...
但我仍必須去說 去尋找
為了妳 為了在言語的蜂巢中
蜜的醞凝而酩酊
〈為了〉,羅智成
寫封情書放她的抽屜,引用在飲冰室茶集讀到的詩。從幾首挑選了這篇,既要能明確表達愛意也要自己欣賞。「也許妳就是那句話」「為了妳 為了在言語的蜂巢中 蜜的醞凝而酩酊」。
付出表現在工作常幫她忙、展現幽默讓她感覺我有趣,充實內裡也梳整好外貌。追求她的許多方法來自同事,包括表達她對我來說很特別,比如食物是要留給她吃,某事為她做好。實際追求則在生日送過她喜愛品牌的沐浴組,她也高興地收下。
但她沒有給過回應,也不知道為何被拒絕。當時感到挫敗苦痛,成日沉溺在「那我懂你意思了」樂團的歌裡。每晚灌醉麻痺,如〈酒店關門後〉,再不想醒來、〈不負責任(男人)的挽留〉說出我廢得跟渣一樣的心境。心神時刻都離不開她,〈沒有你我什麼都不是〉,沒有結果就覺得失去全世界。
回想起來,是因為部分表現很落漆。幽默常用自嘲讓大家發笑,且確實是笑柄;在人際和工作表現很差勁。經歷這段就如歌裡唱著,「你是唯一的真實啊 你是唯一的夢想 你是唯一的美麗啊 你是唯一的光 沒有你我什麼都不是」。
2020年3月16日
〈愛上了店員就會一直去那家店,滿心期待,好好梳整打理〉
數個月前逛市集買了條耳環,那時沒想過會喜歡眼前這個做飾品的女孩。直到幾個月後為了維修耳環,接著又因更換的款式跟原本不同,只好再去找她。此時才萌生想多認識她的念頭,很想談戀愛而她是個可以認識的對象。接著我便越漸常去逛她有參與的各市集,也看看她的飾品;為了取訂做手飾去中山站市集,跑去輔大望月市集,還有美麗華綠美丘市集。
戀愛需要心法,想提兩個近期讓我深有感的觀念。不論對方怎麼回應你,付出得到的Karma就屬於你。另一個觀念來自臉書網友:「自己要認真走心,也就必須承擔得起。」
接下來要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出在哪。是什麼狀況造成多段關係都是自己主動,從沒得到回應,可如何修正策略?
6月1日
即刻放棄戀情的戰線。
上個階段決定認識更久點、待她有好感回應即告白,同時拉長戰線也要設結束時間點。但後來發現問題不是有無設時間點,因已幾次決定放棄卻仍頻頻回頭。
曾提到她沒給過任何傳達好感的回應,所以屢次決意面對現實;日後卻頻仍回頭付出。思考著是哪些念頭驅使著我繼續。因為不想就這樣放棄、持續付出可能終打動對方、仍在充實並準備好身心狀態,營造自身吸引力好得到對方好感。
每每在愛情裡挫敗,除揣想實際原因,就只能找理由說服自己。
回訊息都非常慢,會想應該只是在忙吧;她不會主動密我,邀約或對話也沒表現過有好感的答覆,則認為還沒建立好吸引她的優點;又也許她只是對別人的追求少根筋……等等,想盡了無數說服自己的理由。
每天把我們兩人交在祢手裡,也於每次經驗回顧哪裡能做得更好,卻從沒有得到。已經很努力讀書充實、打扮、積極認識,也要自己注重一些要點;包括外表打理乾淨、對事情及人生規劃得負起責任,成為可靠的對象,或者追求步調再緩些給對方空間。
距三月做這決定已經過了兩個月,在這裡補上放開手的心境。這次真正放下了。很坦然,很少回望(雖然還會去看她臉書);已不再懸著一顆心想得而不能得。
2021年3月13日
〈決定拉長戰線,順其發展看彼此會怎麼走〉
她從沒來按我貼文讚,也從沒主動密我,最近卻接連按了兩三篇讚。我開始陷入自作多情,以為她對我的付出終有回應。
就只是普通朋友。
我要自己別再陷一廂情願的漩渦,根據現實來看,對方從沒任何想進一步的跡象。而我早決定放棄這段關係走向愛情,卻還心想著彼此仍可能。
別再一昧付出。不用主動去上島咖啡,如果有去且她也上班就聊。不用約她出來,這也是免於得失心拉我下墜。已付出好幾個月已經夠了,要想成是我自願做的,無需換得什麼;如聖法蘭西斯,願我祈禱為別人付出,不是祈禱人為我付出。
加上現階段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退步;相對積極認識誰,更要在乎的是穩固、建立自己的地基,才能照料另一人。
[拉長戰線]
有另種觀念在此時浮現,認識得久仍可能在一起。但我認知有效的追求觀念並不是這樣。
一直以來都覺得要掌握幾個要點,其一不能拖太久,會淡化情感僅能成為朋友,且認識久會沒了神秘感。這段時間內就要直球對決,免得對方不明白你一直找她究竟要幹嘛。
此時想到相反的案例,好幾個友人案例都跟伴侶認識一年以上才交往;另外某網紅認識男人都要觀察三個月確保不渣。
〈埋怨去店裡多次才又見到她〉
自11月中見到她,約三個禮拜多次來訪都未見她,度日苦澀折騰。一次次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無法接受而向耶穌頻頻抱怨。
[準備訪問禮儀師 分享其職業細分及從業心路轉折]
今天再去上島沒見她在吧檯,卻又見她帶筆電做事。思索並祈禱了一會,帶著走進誠品見到的禮儀師音樂劇文宣走向她搭話,她也高興地拍了DM。
話題繼續繞在共同喜好的電影,關心她做訪談殯葬業者的影片進度。提到影片主軸會放在從業者的心境轉變,也會介紹殯葬業的職業細分;訪談對象已找到一位從業多年且為此出過書的業務。原本聽完內容及形式就判斷是要拍紀錄片,但她認為紀錄片是要花多年記錄人事的變化。
久未能見面突然就遇見,還沒能接受事情的發生,思緒尚未平復。站在廁所外沉默地想著這一切,以及該怎麼進一步認識。
[從埋怨這般的捉弄走向明白主的用意]
事後對主埋怨內心困惑:之前常能見她上班,為何有了感覺想見時卻多次撲空,今天卻讓我見到;實在不明白祢的意思。
靜下來想想,可能只是讓我多認識對方。主不會直接表達祂的旨意,會引導人去思考並產出自己的回答。
12月4日
〈決定要她的聯絡方式〉
竟真的要到了臉書,也因此知道她叫什麼名字。要她臉書的切入點是延續畢業成果展這話題,藉此問要怎麼告訴我活動訊息。其實剛才沒想到也沒時間想說什麼好,於是繼續順著話題聊電影。
開了頭說台藝大兩校友得金馬獎,有侯孝賢跟另一人得最佳剪輯。支支吾吾說了自己沒看過後者,前者也看得不多,但很喜歡有林強配樂呈現火車行駛風景那部《南國再見,南國》。
自顧自地說完後,明白是在急著展現長處而賣弄知識。
再次找她問起畢製影片內容,要拍台灣殯葬文化,當時正跟此畢製的唯一成員用著筆電做事。她回答做這專題是想讓人更靠近殯葬這忌諱之事。我接續著問:「看過命運化妝師跟父後七日這兩部電影,是關於這樣內容的嗎?」「類似這個走向。」說聊過之後給了他們鼓勵繼續做這主題。
今天仍然去上島咖啡館,看能不能見到她,是落寞的結果。如往常般做著自己的事情,直到突然火警警報響起,竟然見到她出現。原本還不確定是她,她穿便服也沒戴口罩。確認並沒發生火警,就藉此跟其他咖啡館員工攀談起來。先是向常服務的男服務生探詢確認是她,竟順勢用自然的問句探問她是不是來探班,得知了她今天休假,沒上班也會來看書。
又發生第二次火警警報,站在她座位附近徘徊一直倒水喝,她回位後又走到身旁的雜誌架假裝閱讀,猶豫害怕許久欲吐出心中設想的對白。上主帶領我終是開了口與她攀談。
「記得你也在這裡工作,有時晚上會見到妳。」「對啊。」「應該沒事吧?!這件事很常發生嗎?」「之前有發生過。」「同事說妳休假也會來這裡看書。」「因為這裡環境很好。」「昨天妳好像也沒上班,下午兩點左右我有來,只看到其他同事。」「我上早班,一點就下班了。」「你們不是十點才開始嗎?」,火警時才剛從男同事口裡得知她做兼職,卻沒想到有這麼短時段的班。
「我也來做自己的事。那我先回去(座位)了。」急著要收尾這段對話,讓場面戛然而止。不想讓對方明顯覺得我來搭訕,且經營一段關係也急躁不得。
接下來我們倆都坐在自己的座位,因著牆面與空間設計的阻隔而無法看見她。一次去洗手間走回經過她座位面前,刻意露出了腕上的心型石黃銅手鍊,然後直直地回到座位。
側眼見到她有抬頭看。當然也因部分衣著很女性而引起對方目光。穿了件及膝純白裙子、手裡僅拿著約化妝包大小的米色收納包;看到別人的視線都擔心路人以為我喜歡男扮女裝。當然還有她會怎麼想。
發現彼此對電影都很有愛
心情像在飄浮轉圈啊。主竟然為我製造機會能跟她這樣搭上話。隔幾天也來上島卻沒見到她,直到幾天後的休假再來才得償所願。原遠望著吧檯卻沒見到她,就在落寞地調整心情,認分去點餐準備做事的時候,見到角落處她坐在那裏。思量並祈禱能跟她聊些什麼,一段時間過去,我們在飲水機旁碰見,藉機就上前聊起來。認識她更多一些,我們也有共同的交集:電影──我愛看電影,她唸台藝大欲鑽研剪輯、特效。
難確保一段關係會怎麼走,得要平常心看待
一直告訴自己從做個朋友開始,平常心看待這段關係,因為我常誤以為心動和遇見就是命定。見到男生同事坐到她位子上聊了好一陣子,也側聽到貌似同居的關鍵字,後來也有一男子揹吉他來跟她招呼。也許她有男朋友,又或者只是同事朋友,都可能,所以才要平常心看待。
來對象工作的地方要有自己的理由,就算對方沒來也不會頓失生活的動力。即便沒見到面會感到落寞苦澀,也會因此不想做事情,然而有安排事情推進生活,能穩得住日子。曾對自己喊:「不能空手回去,要從生活裡幹走一些東西!」
11月16日
10月22日
8月22日
8月10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