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為會是愛情片──追求失敗手記

《飯店行政貴賓廳女孩


〈失去妳就是失去所有

我抄了首詩向她告白。詩裡藏著明確的愛意,但沒有然後了。


為了尋找一句美麗的話

幾乎不可能存在

卻滿心期待

鐫刻我們豐盛的記憶

觸撫彼此疲憊的靈魂


也許妳就是那句話

而我已無法說出…...


但我仍必須去說  去尋找

為了妳  為了在言語的蜂巢中

蜜的醞凝而酩酊

〈為了〉,羅智成


寫封情書放她的抽屜,引用在飲冰室茶集讀到的詩。從幾首挑選了這篇,既要能明確表達愛意也要自己欣賞。「也許妳就是那句話」「為了妳 為了在言語的蜂巢中 蜜的醞凝而酩酊」。


付出表現在工作常幫她忙、展現幽默讓她感覺我有趣,充實內裡也梳整好外貌。追求她的許多方法來自同事,包括表達她對我來說很特別,比如食物是要留給她吃,某事為她做好。實際追求則在生日送過她喜愛品牌的沐浴組,她也高興地收下。


但她沒有給過回應,也不知道為何被拒絕。當時感到挫敗苦痛,成日沉溺在「那我懂你意思了」樂團的歌裡。每晚灌醉麻痺,如〈酒店關門後〉,再不想醒來、〈不負責任(男人)的挽留〉說出我廢得跟渣一樣的心境。心神時刻都離不開她,〈沒有你我什麼都不是〉,沒有結果就覺得失去全世界。


回想起來,是因為部分表現很落漆。幽默常用自嘲讓大家發笑,且確實是笑柄;在人際和工作表現很差勁。經歷這段就如歌裡唱著,「你是唯一的真實啊 你是唯一的夢想 你是唯一的美麗啊 你是唯一的光 沒有你我什麼都不是」。

20211027

《紙街咖啡女孩》
決定今天是最後一天來紙街咖啡館,一定要跟咖啡師表明對她有好感。

遞給怡帆一張紙條表明因為喜歡妳才常來這裡。直接問她是否有交往對象;剛才那人是妳的男友對嗎?

她給了肯定的回答。

一個半月前,店裡見到一個男子進來,蓄落腮鬍並戴了頂合襯的套頭毛帽,她走近招呼對方時突然扭動起身體,舉止變得小女人起來。嬌滴滴對她說:「今天要喝single還是double?」對方還沒開口。他送了袋東西給怡帆,看著袋內她似乎滿高興。過了不久從置物櫃裡拿出一件酒紅色外套,在身前比給他看。男子起身離開,她送對方到門外,並繼續聊著。見男子經過店前落地窗,向他揮別。

此時心裡已有底,但怎樣都想跟她確認,好讓懸在心裡的揣測落地。她給了肯定的回答。我把紙條收回來並對她說,謝謝妳的照顧和咖啡,轉身離開。

心像是被掏空般失神,直線下墜。思緒黑一般湧上。為什麼每次都是一樣的結果?一再調整心態和追求方式卻未曾得到,難道要變得完美才適合擁有一段關係?

直到現在,心裡障礙仍讓我裹足,再沒去過那家店。即使早已想過我們可能發展成戀人,或情人以外各種關係的可能。
2020年3月16日

〈不斷思量怎麼進展  擔心這麼做適不適合及她會回應心意嗎 想像彼此會有戀情或預期外的可能〉

啟程去咖啡館見她,總要準備好會受打擊的建設。

通常是我的上班日去見她,會先在公司好好打理自己。路上總開始想許多,今天她會在嗎;現階段該說什麼才適合,抑或反覆唸著已想好的台詞。就要抵達咖啡館則有另一種焦慮,思量著進門要熱情還是矜持點,何時又適合開啟話題?好些時候躊躇於店外,直到安住了自己才推開店門。

即便已預想她可能沒班,該有自己要做的事,然而她真不在,仍感到落空沮喪。

時常也假想這段關係,最好與最壞的結果;我們可能在一起,也可能發展成別種關係。不是心動或努力了就會開花結果。
2020年3月12日

〈愛上了店員就會一直去那家店,滿心期待,好好梳整打理〉
很心儀一家店的咖啡師,最近常做好打扮特地去看她。
她留著一頭微蓬起的球狀短髮,微捲的瀏海,眼睛總妝點煙燻般黑色眼影,總是穿褲裝,如軍鞋般粗礦厚底的黑鞋;幾次著披掛式寬鬆上衣,也曾穿戴黑色皮衣,盡是突顯帥氣的裝扮。

跟她講了幾次話,幾乎都是點餐的對話。單品咖啡豆的風味分別怎樣、肉桂捲還有沒有、常看你們挑豆子,是個必要的步驟嗎……等等。

時常會想著她的生活,想像她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她在做什麼呢?會在哪間咖啡館嗎?會正好也在我要去的咖啡店嗎?間接聽到妳似乎與某人曖昧,會不會跟他出去了呢?
想到她也會有家人,與親人來往同樣會有爭執、隔閡、愛帶來的傷害。

也想著,即使有了情人,仍要面對一個人生活會有的困擾——人與人的傷害和遺憾,孤獨,還有難改的積習。
2020年2月25日

〈手做飾品女孩〉

數個月前逛市集買了條耳環,那時沒想過會喜歡眼前這個做飾品的女孩。直到幾個月後為了維修耳環,接著又因更換的款式跟原本不同,只好再去找她。此時才萌生想多認識她的念頭,很想談戀愛而她是個可以認識的對象。接著我便越漸常去逛她有參與的各市集,也看看她的飾品;為了取訂做手飾去中山站市集,跑去輔大望月市集,還有美麗華綠美丘市集。


已經認識她兩個月,想來檢視這段關係的發展現況。想出三個檢視方向,自己對她的心意、對方如何回應,以及時間掌握。第一是檢驗自己付出的行動確認心意是否強烈。常關注她經營的品牌,用心欣賞且購買支持;已購買過耳環、手飾及戒指,因此跑過幾場市集。除此會傳訊息關心她生活和飾品營運。 

至於對方的回應,她從沒主動私訊我,都是我主動聯絡她;言談中並沒有積極想認識我的表現。其實在市集現場都很聊得來,覺得彼此來往滿順暢。然而發展並不如我所想。私訊要修耳環及訂做手飾都很快回覆,不過為關心她工作和生活傳私訊,都要幾個小時才得到回覆。另一次約對方去市集附近喝咖啡,她說還有事情不方便,可能真有安排,或者就是拒絕。短時間沒積極回應,可能是對方還在認識我,如果長時間就能確定為對我沒意思。   

最後檢視追求的時間,設三到六個月決定是否繼續走下去。只從開始有好感的時間點算起,目前僅過了兩個月。感覺已過了很久,畢竟從四個月前更早就認識了。應該要更認識對方,但她不太積極回應,不時找話題要跟她聊也沒有熱絡的火花。除非今後渴望仍強烈且找到策略,不然就得做好認賠殺出的心理準備。


戀愛需要心法,想提兩個近期讓我深有感的觀念。不論對方怎麼回應你,付出得到的Karma就屬於你。另一個觀念來自臉書網友:「自己要認真走心,也就必須承擔得起。」

接下來要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出在哪。是什麼狀況造成多段關係都是自己主動,從沒得到回應,可如何修正策略? 


後記  
昨天洗澡播著徐佳瑩唱〈我好想你〉,想起對她的付出毫無回音,突感一陣辛酸,好想哭。歌詞字句打進心臟。「諾大的房 寂寞的床」「生命 ‧‧‧‧‧‧ 隨著你離去 快樂渺無音訊 / 隨麻痺的心逐漸遠去」「我還踮著腳思念 我還任記憶盤旋」「好想你 就深藏在心」。是青峰幽微的詞曲,結合徐佳瑩字句呈現情感的詮釋,才如此勾動心弦。體悟到是愛過痛過才能在歌裡感受這般經驗,這就是付出的果實,是我得到了。

6月1日


《上島咖啡女孩》

〈即刻放棄戀情的戰線〉​


即刻放棄戀情的戰線。​

上個階段決定認識更久點、待她有好感回應即告白,同時拉長戰線也要設結束時間點。但後來發現問題不是有無設時間點,因已幾次決定放棄卻仍頻頻回頭。​
曾提到她沒給過任何傳達好感的回應,所以屢次決意面對現實;日後卻頻仍回頭付出。思考著是哪些念頭驅使著我繼續。因為不想就這樣放棄、持續付出可能終打動對方、仍在充實並準備好身心狀態,營造自身吸引力好得到對方好感。​

每每在愛情裡挫敗,除揣想實際原因,就只能找理由說服自己。​

回訊息都非常慢,會想應該只是在忙吧;她不會主動密我,邀約或對話也沒表現過有好感的答覆,則認為還沒建立好吸引她的優點;又也許她只是對別人的追求少根筋……等等,想盡了無數說服自己的理由。​

每天把我們兩人交在祢手裡,也於每次經驗回顧哪裡能做得更好,卻從沒有得到。已經很努力讀書充實、打扮、積極認識,也要自己注重一些要點;包括外表打理乾淨、對事情及人生規劃得負起責任,成為可靠的對象,或者追求步調再緩些給對方空間。​

距三月做這決定已經過了兩個月,在這裡補上放開手的心境。這次真正放下了。很坦然,很少回望(雖然還會去看她臉書);已不再懸著一顆心想得而不能得。 ​

2021年3月13日​

〈決定拉長戰線,順其發展看彼此會怎麼走〉​

她從沒來按我貼文讚,也從沒主動密我,最近卻接連按了兩三篇讚。我開始陷入自作多情,以為她對我的付出終有回應。​

就只是普通朋友。​

我要自己別再陷一廂情願的漩渦,根據現實來看,對方從沒任何想進一步的跡象。而我早決定放棄這段關係走向愛情,卻還心想著彼此仍可能。​

別再一昧付出。不用主動去上島咖啡,如果有去且她也上班就聊。不用約她出來,這也是免於得失心拉我下墜。已付出好幾個月已經夠了,要想成是我自願做的,無需換得什麼;如聖法蘭西斯,願我祈禱為別人付出,不是祈禱人為我付出。​

加上現階段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退步;相對積極認識誰,更要在乎的是穩固、建立自己的地基,才能照料另一人。​

[拉長戰線]​

有另種觀念在此時浮現,認識得久仍可能在一起。但我認知有效的追求觀念並不是這樣。​

一直以來都覺得要掌握幾個要點,其一不能拖太久,會淡化情感僅能成為朋友,且認識久會沒了神秘感。這段時間內就要直球對決,免得對方不明白你一直找她究竟要幹嘛。​

此時想到相反的案例,好幾個友人案例都跟伴侶認識一年以上才交往;另外某網紅認識男人都要觀察三個月確保不渣。


〈埋怨去店裡多次才又見到她〉​

自11月中見到她,約三個禮拜多次來訪都未見她,度日苦澀折騰。一次次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無法接受而向耶穌頻頻抱怨。

[準備問禮儀師 分享其職業細分及從業心路轉折]​

今天再去上島沒見她在吧檯,卻又見她帶筆電做事。思索並祈禱了一會,帶著走進誠品見到的禮儀師音樂劇文宣走向她搭話,她也高興地拍了DM。​

話題繼續繞在共同喜好的電影,關心她做訪談殯葬業者的影片進度。提到影片主軸會放在從業者的心境轉變,也會介紹殯葬業的職業細分;訪談對象已找到一位從業多年且為此出過書的業務。原本聽完內容及形式就判斷是要拍紀錄片,但她認為紀錄片是要花多年記錄人事的變化。​

久未能見面突然就遇見,還沒能接受事情的發生,思緒尚未平復。站在廁所外沉默地想著這一切,以及該怎麼進一步認識。​

[從埋怨這般的捉弄走向明白主的用意]​

事後對主埋怨內心困惑:之前常能見她上班,為何有了感覺想見時卻多次撲空,今天卻讓我見到;實在不明白祢的意思。​

靜下來想想,可能只是讓我多認識對方。主不會直接表達祂的旨意,會引導人去思考並產出自己的回答。​

12月4日

〈決定要她的聯絡方式〉

竟真的要到了臉書,也因此知道她叫什麼名字。要她臉書的切入點是延續畢業成果展這話題,藉此問要怎麼告訴我活動訊息。其實剛才沒想到也沒時間想說什麼好,於是繼續順著話題聊電影。

開了頭說台藝大兩校友得金馬獎,有侯孝賢跟另一人得最佳剪輯。支支吾吾說了自己沒看過後者,前者也看得不多,但很喜歡有林強配樂呈現火車行駛風景那部《南國再見,南國》。

自顧自地說完後,明白是在急著展現長處而賣弄知識。

再次找她問起畢製影片內容,要拍台灣殯葬文化,當時正跟此畢製的唯一成員用著筆電做事。她回答做這專題是想讓人更靠近殯葬這忌諱之事。我接續著問:「看過命運化妝師跟父後七日這兩部電影,是關於這樣內容的嗎?」「類似這個走向。」說聊過之後給了他們鼓勵繼續做這主題。


〈能跟她講到話竟是多虧火災警報〉

今天仍然去上島咖啡館,看能不能見到她,是落寞的結果。如往常般做著自己的事情,直到突然火警警報響起,竟然見到她出現。原本還不確定是她,她穿便服也沒戴口罩。確認並沒發生火警,就藉此跟其他咖啡館員工攀談起來。先是向常服務的男服務生探詢確認是她,竟順勢用自然的問句探問她是不是來探班,得知了她今天休假,沒上班也會來看書。


又發生第二次火警警報,站在她座位附近徘徊一直倒水喝,她回位後又走到身旁的雜誌架假裝閱讀,猶豫害怕許久欲吐出心中設想的對白。上主帶領我終是開了口與她攀談。

「記得你也在這裡工作,有時晚上會見到妳。」「對啊。」「應該沒事吧?!這件事很常發生嗎?」「之前有發生過。」「同事說妳休假也會來這裡看書。」「因為這裡環境很好。」「昨天妳好像也沒上班,下午兩點左右我有來,只看到其他同事。」「我上早班,一點就下班了。」「你們不是十點才開始嗎?」,火警時才剛從男同事口裡得知她做兼職,卻沒想到有這麼短時段的班。


「我也來做自己的事。那我先回去(座位)了。」急著要收尾這段對話,讓場面戛然而止。不想讓對方明顯覺得我來搭訕,且經營一段關係也急躁不得。


接下來我們倆都坐在自己的座位,因著牆面與空間設計的阻隔而無法看見她。一次去洗手間走回經過她座位面前,刻意露出了腕上的心型石黃銅手鍊,然後直直地回到座位。

側眼見到她有抬頭看。當然也因部分衣著很女性而引起對方目光。穿了件及膝純白裙子、手裡僅拿著約化妝包大小的米色收納包;看到別人的視線都擔心路人以為我喜歡男扮女裝。當然還有她會怎麼想。


發現彼此對電影都很有愛

心情像在飄浮轉圈啊。主竟然為我製造機會能跟她這樣搭上話。隔幾天也來上島卻沒見到她,直到幾天後的休假再來才得償所願。原遠望著吧檯卻沒見到她,就在落寞地調整心情,認分去點餐準備做事的時候,見到角落處她坐在那裏。思量並祈禱能跟她聊些什麼,一段時間過去,我們在飲水機旁碰見,藉機就上前聊起來。認識她更多一些,我們也有共同的交集:電影──我愛看電影,她唸台藝大欲鑽研剪輯、特效。


難確保一段關係會怎麼走,得要平常心看待

一直告訴自己從做個朋友開始,平常心看待這段關係,因為我常誤以為心動和遇見就是命定。見到男生同事坐到她位子上聊了好一陣子,也側聽到貌似同居的關鍵字,後來也有一男子揹吉他來跟她招呼。也許她有男朋友,又或者只是同事朋友,都可能,所以才要平常心看待。

來對象工作的地方要有自己的理由,就算對方沒來也不會頓失生活的動力。即便沒見到面會感到落寞苦澀,也會因此不想做事情,然而有安排事情推進生活,能穩得住日子。曾對自己喊:「不能空手回去,要從生活裡幹走一些東西!」

11月16日 

〈飯店公關部主管〉

距離上次見面已經過了好幾週,某個上班日見她久違地又帶客人來咖啡館。
這段日子非常想她,寂寞著實難耐。時常會想像她怎麼過生活。正在做什麼、休假去了哪裡,有在認識什麼對象嗎?

沒想到這次可以不帶拘謹自然地與她說話,也有機會在她面前呈現工作狀況。

正和她說話,客人來點飲品打斷了對話;提出了數個不同需求,拿出筆記一一記下。過沒多久看見客人夾非食用冰塊,告知對方並清洗夾子,那時她就佇立在一旁見我處理狀況。進廚房洗好並擦乾,正要走至餐檯就見她急走來確認我的狀況,也看成是我們極短暫共事的經驗。

至於我們有了對話,發生兩次短暫的機會。
她按咖啡機並等待著,我不知怎地就開口跟她說話;延續上次詢問客人評價的事情聊起。說到一半,我就去幫上述那客人做飲料了。

離開前她到櫃檯為客人的消費簽帳單,櫃檯同事說起萬聖節要佈置的事,問起去年由公關擺設而是否也要開始著手今年的佈置。中間我詢問,得知她帶進來的客人是部落客。後繼續談著節日陳設,我們也有了簡短的對話,「去年應該有留下佈置的東西吧?!」「道具在倉庫裡,我們再拿出來擺。」

我意識到當下所做的行動,是聖神引領著我。因著我對她很有感覺,聖神導引我的思言行為,做出適切的待人處事。

10月22日

〈飯店房務部女孩〉

幾個明顯跡象,更確定與妳不會有結果,該收起不切實際的希望。於是那晚離開員工餐廳不與妳道別,僅是低下頭淡漠地離開。

兩次約妳出去,都沒有得到正面回覆。一次妳說最近行程已經很多;另次約看畫展,稍作介紹並傳藝術家粉專給妳考慮,只說了句作品很可愛,就再沒下文。
都是我主動傳訊息,妳也沒來按讚過貼文。最後,送了一個可愛的風扇,後續也沒聽妳提起,或回應這份情意。

即便如此,心理仍期待她會釋出一些好感,或製造與妳巧遇的機會;卻不能這樣下去,持續陷在彼此還有可能的幻想;那晚決定不說再見逕自離去,免得激起無謂的希望。

8月22日


行政貴賓廳跟客房用同款飲料,我們都會跟房務部調,因此認識了送貨的房務部女孩。送來時會聊個幾句,日漸就有了好感。日記寫下的是關係遇瓶頸的內心念想。

■ 友誼質變
我們對話的氣氛變得尷尬,就從我主動送了她禮物開始。
她回應我的神情和訊息有種心不在焉,像是為應付人際社交的表面應對,也像是逃避而冷處理對方訊息的反應。
另一個跡象則關於回覆訊息,常只是已讀或沒回覆,但是,人一直在線上;也會轉文分享。可以看出她並不積極看待這份關係。

■ 放下期待
放掉對方也喜歡我的期待。那一刻心裡很舒暢自由。但要完全放下有夠難,下一刻又會執著這份感情。
執著也代表我在乎對方,所以放下不代表要完全放下這份渴望,就隨心念去付出並拿捏。

■ 長久的追求
前主管Jamie的老公花了一年追求,她才決定答應;我可能沒那種耐心跟長久不墜的情感。要怎麼走下一步,就繼續看自己對她的心是怎麼流動的。於是回顧心底。時常會想她,對她有喜歡的感覺,跟她一起及聊天很愉悅;遇到她,心裡會顫動慌張。

8月10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