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壓抑到解放-直接溝通



  寒假期間我在台北青少年育樂中心的美語補習班實習,試著去了解外面的工作環境,才漸漸發現‧‧‧‧‧‧許多掙扎與兩難。今天跟老師對於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理念不同,而動了點怒氣。第一件事情是「不能跟他們講台語」。我一直反覆想著這件事,Why?Why?我認為台語是與他們親近的一種方式,唯有在建立關係中才能取得信任,孩子才會聽你的話,而不是靠著老師所擁有的權力施行命令,那只有短暫的效果。第二件事則是「中午吃飯不能說話」,我認為既然我們大人都在做這件事,孩子們為何不能享有跟我們大人同等的自由?
我一直忍著沒說,但我很想直接跟老師溝通,試圖讓對方了解我的想法,而不是下班後一昧地抱怨公司的種種。於是我躊躇了很久‧‧‧‧‧‧才終於決定跟老師溝通。我明白了她的想法,她對第一件事的看法是:「我們辦的營隊是全美語營隊,孩子的父母都繳了很多錢。」「況且孩子就像鸚鵡,你的言行他們都會模仿,若你講台語,他們可能也跟著講。」
針對這點我同意她的看法,是我不清楚這是「全」美語營隊,才沒有好好注意自己的言語。 同時我也認同父母繳的錢不該白費,這也讓我更加明白我所做的事情對父母的期望及孩子的未來是多麼重要。而第二件事情老師的看法是這樣的:「很多孩子只想玩,就不吃飯了。」他們常常在玩集體遊戲,像是卡片遊戲(撲克牌或恐龍卡)及電動玩具等等‧‧‧‧‧‧。若其他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玩得那麼開心,是不是也就不吃飯跑去玩了?所以老師的想法是希望孩子乖乖的先吃完飯,再去玩。這個答案或許讀者看起來跟「中午吃飯不能說話」沒有直接關係,但重點就放在「先讓孩子乖乖吃完飯,再去完。」
我很高興我講出來了,雖然我現在仍對公司的一些做法不認同,像是「奔跑」或是「安靜」等等‧‧‧‧‧‧但這是好的開始,希望在不斷在與同事的溝通中,尋求自己在社會上生存的平衡點。我不希望像許多人被公司的規定及理念摧毀了個人的思想及理想,從而變成一個成日抱怨公司及社會的人。

我要尋找自己的立足點,並尋求和他人在良好關係中互動與友愛。

留言